当前位置:首页 > 风光 > 正文内容

桐柏古八景

桐柏古八景,您知有多少?

  为什么都说八景呢?一般认为源自宋代。沈括《梦溪笔谈》中说:“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,尤善为平远山水。其得意者如:平沙雁落、远浦归帆、山市晴岚、江天暮雪、洞庭秋月、潇湘夜雨、烟寺晚霞、渔村落照,谓之八景。”此后,文人墨客纷纷 效仿,而且都以四言词组称之。

关于桐柏古八景:

  据清乾隆《桐柏县志》记载桐柏八景有:水帘挂雪、大复横云、桃洞铺霞、玉井龙渊、汉峙虬柏、清淮浸月、金庭翠阙、禹舟铁环。且各配诗图以纪之。

桐柏古八景之一

水帘挂雪

出处高何极,飞来见半天

喷似蛟宫珠,和以紫霄烟

溪涧知所历,长源知所延

岩户如挂雪,条冰如断弦

大暑五六月,余丛称冷然

傍此一为沐,神理自超焉

  “水帘挂雪”是指水帘洞,位于县城西南约6公里处的淮源风景名胜区内,桐柏历代名胜,有瀑布从山顶直泻洞下,此地夏无酷暑,冬有素雪。当纷纷扬扬的雪花似玉屑,如梅花,像柳絮......悄悄落到这里时,整个大山银装素裹,80余米落差的大瀑布瞬间安静下来,挂满亮晶晶的冰条,身处洞下,仿佛置身于“冰雪奇缘”的幻境中,晶莹剔透的冰凌一路延伸一直堆砌到最顶端。故曰“水帘挂雪”,“长源”是指淮河。

大复云横.jpg

桐柏古八景之二

大复横云

宛叶东南隅,有山曰大复

长淮发其蒙,横云蒸其腹

叆叇连诸峰,隔彼尘俗足

晴光明素景,娱此静者目

神龙从天来,乘之润群绿

淡敛翠岫间,不移高岩宿

  “大复横云”是指淮源风景名胜区内太白顶上的云海。漫天缭绕,变幻飘渺的云汇成的海,波澜壮阔,一望无边!每次云翳翻滚,都如河海倒流,汹涌澎湃!正因为她磅礴的气势,一直吸引着广大旅游爱好者。在太白顶能够邂逅这一场云海,是意料之中,也是一个惊喜的意外。“大复”即大复山,为桐柏山主峰太白顶,海拔1140米,上有云台禅寺,禅宗临济宗的祖庭。

桐柏古八景之三

桃洞铺霞

问津谁复来,渔舟武陵渡

柴桑千载人,自得缘溪路

夹岸无杂枝,开朗心已素

中有上皇民,而耕作去住

不谓桐柏山,桃霞一似布

洞虚蟠实存,春色自朝幕

  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侧的大峡谷内,峡谷两侧峻峰擎天,古木森森,岩石壁立,大小七十二洞分布其上,为天然洞穴,其中西壁有一大洞,即桃花洞,传为桃花仙女居住之地。每到阳春三月,桃花洞前漫山桃花盛开,花红十里,香溢满谷,宛若朝霞,瑰丽妖娆。

桐柏古八景之四

玉井龙渊

玉井何年凿,清源开已久

龙卧未可测,云雷其所有

淮流此权舆,纳百川虚受

行行沂泗合,有孚如盈缶

静深含神功,动当济万艘

慰望需尔时,潜渊莫株守

  “玉井”,即淮源之淮井,禹王锁蛟处,在县城西三十里的淮渎庙,又叫淮源或禹王庙。史载,淮祠始建于秦朝,用于供奉东渎大淮之神,汉时易名淮渎庙。淮渎系全国古四渎之一。井旁有“淮源”碑一通,上镌“淮源”二字,其大如斗。传说大禹治水,将兴风作浪的水妖锁住,囚禁于此井。

桐柏古八景之五

汉峙虬柏

汉帝延熹间,太守修淮祠

立庙树虬龙,高掺久自持

造物至灵秀,蠖屈道所置

势欲排雷雨,鼎彝质在此

我昔过嵩阳,拜两将军姿

劲梢摩青冥,惆怅寄吟思

  “汉峙虬柏”指的是淮渎庙(今县老一高中)的虬柏。可与嵩山“大将军”柏树媲美。峙者庙也,淮渎庙是汉庙,故说汉峙。宋太祖开宝六年(公元983年)遣使将淮渎庙由淮井铺移到桐柏县城东里许龙潭河西岸(今桐柏县老一高中)校址。

桐柏古八景之六

清淮浸月

清淮朝宗日,向若而长吁

归宿非无极,远道有时迂

大渎蕴深源,伏地不急趋

出疆容众流,皓魄与之俱

当其在山时,月出同一隅

夜夜淘花光,不自耀玭珠

  城南八道河向东流到城东北角与来自西北的淮河交汇,形成三角地俗称“犁铧尖”,这里古时有寺亭,站在犁铧尖赏月可同时看到淮河和八道河映出的月影,所以叫“清淮浸月”。时易世变,如今淮河还在,月亮依旧远挂天边,只是河道早已改变,“清淮浸月”已然成为传说。

桐柏古八景之七

金庭翠阙

列仙多奥宅,不迁此山陬

高阙沃岚光,翠屏闩以幽

箫梁有羽客,考室最上头

厥处号金庭,栖息而遨游

我来践斯境,净日当高秋

启钥凭灵馆,百鸟鸣丹丘

  “金庭翠阙”指的是翠屏山和金台山之间(即今茶山) 的金台(庭)道观,与淮渎庙遥相呼应。今已塌毁无存。“箫梁有羽客”指此观始建于南北朝时的箫梁王朝,当时为南朝五大道观之一。羽客是道士的别称

桐柏古八景之最后一景

禹舟铁环

桐城西百里,两石双屹立

如柱撑高云,寒暑靡不直

上有老铁环,苍茫黝深黑

相传导淮时,系舟山此侧

禹去五千年,神迹谁能识

大字镌红崖,不朽贤明德

  “禹舟铁环”指的是桐柏西100里的石柱山,相传山上有一铁环,大禹治水系船在这里。光阴流逝,时过境迁,桐柏古八景,有些伴随斗转星移,早已泯灭在岁月的长河里。但流传下来的诗篇却把桐柏山的美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,令人向往,令人留恋。

资料源于网络以及《淮源颂歌》一书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福人居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fcw.xyz/?id=6

相关文章

桐柏县太白顶云台禅寺修缮工程

桐柏县太白顶云台禅寺修缮工程

桐柏县太白顶云台禅寺地理位置特殊,虽然寺院殿堂建成时间并不是太久,但是太白顶上气候恶劣,水汽雾气常年侵蚀,而且冬季三四个月都处于冰雪之中,裸露在外的各个部位损毁相当严重,大雄宝殿、天王殿更是逢雨漏水。为庄严道场,防患于未然,寺院于2021年...

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禅寺重修记

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禅寺重修记

  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禅寺重修记  太白之巅,淮水之源,云台禅寺,极地安澜,宝殿巍峨,山门伟岸,东接大别,秦岭西连,南眺荆楚,北望中原,登高望远,览尽群山。  白云禅系第十二代高僧印恭禅师赋诗赞曰:披雾带云登云台,日暖奇花遍地开,危殿插霄星月...

桐柏县太白顶云台禅寺

桐柏县太白顶云台禅寺

 桐柏山云台禅寺古朴肃穆,红墙青瓦飞檐雕甍,殿内大小塑像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。寺院主殿座北朝南,有僧房36间,殿堂6座16间,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,寺院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。  云台禅寺春赏百花竟放,夏享清风舒爽,秋观大复云横,冬有冰花世...

桐柏山杜鹃红了

桐柏山杜鹃红了。...